去年各省区市上报的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汇总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相比,高出3.9个百分点,总量差距高达26582亿元。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自行修改或强令、授意篡改、编造普查数据的,对左顾右盼、相互攀比、随意调整GDP数据的,一旦发现,都要坚决查处,典型案例要予以曝光。”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驻局纪检组长章国荣近日对记者如是说。
为了解决一些地方在统计上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导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现象,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对地区GDP核算工作进行重大改进,建立地区GDP数据联审制度;农业、工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统计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统一核定的制度;各省(区、市)逐步建立地区GDP下算一级制度。
章国荣告诉记者,今年国家统计局纪检监察部门将采取四项措施,遏制统计上的弄虚作假歪风。
通过巡查监督GDP核算数据。2003年,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国家统计局巡查工作办法》,并责成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组织实施。今年将选择5-6个省,重点检查地区GDР数据质量,并从GDP季度联审和四个专业数据统一核定中发现的问题入手,把巡查工作作为GDP联审工作的延伸。
加强执法检查,严肃查处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行为。纪检监察部门和有关专业司队将对各省区市主要专业报表进行抽查,检查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将统计巡查工作与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结合起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将数据质量责任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紧密结合起来。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制定并下发了《国家统计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有关专业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数据质量方面的责任。对统计数据采集、汇总、上报、处理、评估、发布等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责任分解,并明确了数据质量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办法。
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意识。加强统计执法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对违反统计法的典型案件及时曝光,进行警示教育。对统计工作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统计工作者对提高数据质量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自觉性,自觉抵制和大胆揭发在统计上的弄虚作假行为。(记者 王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