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希尔足球网
廉洁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洁教育 >> 正文
一位可亲可信可敬的纪委书记――记全国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汝南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正超
发布时间:2005-06-09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如今,在广袤丰腴、英雄辈出的中原大地,有一位名叫杨正超的纪委书记,正在被人们所认识、所熟知――

2001年11月,《农民日报》的记者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农村采访时,所到之处的老百姓不约而同地提起了一位“杨书记”:“看到杨书记,俺就知道‘三个代表’代表了啥!”为老百姓自发而真诚的语言所打动,记者采访了杨正超。

河南省委、省纪委的领导看到记者的采访送审稿后,深为感动,很快作出批示,由河南省纪委会同驻马店市委组成联合调查组,以纪检监察机关特有的“办案”方式对这篇报道所涉及的事迹进行逐一核实。然而,通过调查发现,杨正超的事迹远比报道的更为感人、更为丰富。

2002年2月,河南省纪委发出了《威廉希尔足球网开展向杨正超同志学习的决定》,并将他的工作日记编册成书――《一个纪委书记的民情日记》,作为全省纪检监察干部学习的教材。2004年5月,河南省委作出决定,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杨正超同志学习。

截至目前,杨正超先进事迹报告团在河南各地应邀报告52场次;以杨正超为原型编排的大型现代豫剧《忠诚卫士》在全省巡回演出87场;杨正超本人也应邀作事迹报告30余场次,他的报告常常被雷鸣般的掌声所打断……

一时间,在汝南乃至整个中原大地,杨正超这位纪委书记几乎成了人所共知的“名人”。

2005年4月,本刊记者慕名来到汝南,走近了这位纪委书记,这才真正理解了:杨正超――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干部群众的拥戴。循着杨正超的工作足迹和心路历程,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一位可亲可信可敬的纪委书记!

我只有按章执纪的义务,没有损害党纪尊严的权利!官帽可以丢,但党性不能丢;亲情可以违,但党纪不可违!

1999年5月,杨正超由汝南县副县长调任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从此,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他,便走到了反腐败斗争的风口浪尖――

好像是有意考验这位新任纪委书记,上任不到一个月,反映5个单位7名正科级党政主要领导的一封封举报信就摆在了他的面前。

此时的杨正超深深感受到“纪委书记”这四个字的份量。

上任前,驻马店市委、市纪委、汝南县委领导的谈话在他耳边一遍遍地响起:正超啊,党中央反腐败的力度越来越大,群众对反腐倡廉的要求越来越高,纪委书记这副担子可不轻啊!

是啊!这一封封举报信,是党员干部对纪委履行神圣职责的殷切期望,更是人民群众对维护国家、集体和自身利益不受侵害的热切要求!想到此,杨正超马上召集纪委常委会,毅然决定对这7名科级干部立案调查。

然而,在这个经济欠发达的小县,一下子查处7名正科级干部,这还是“破天荒”头一回。各种压力骤然而至。诱之以利者有之,惑之以情者有之,施之以威胁恐吓者更有之……特别是到了案件最后处理阶段,一些涉案人员见无计可施,恼羞成怒,近乎疯狂地以各种方式威胁杨正超。一时间,杨正超接二连三地接到恐吓电话,有的说:“你杨正超不识相,不让我好过,你也休想过好!”有的说:“你杨正超敢处理我,我让你在汝南呆不下去!”还有的竟然闯进杨正超的办公室,拍着桌子说:“你杨正超在汝南干了6年多副县长,我就不信你没有一点问题!”

面对这些,杨正超没有退缩:“如果有案不查,有大案要案不敢查,还要纪委干啥!我也就不配当这个纪委书记!”

可是,杨正超没有想到,有的涉案人员竟然给他远在新蔡县老家70多岁的老母亲打去电话:“告诉你儿子最好给自己留条后路……!”本来就患脑溢血后遗症的老母亲接到这样的电话,寝食难安,病情加重。她把杨正超叫到身边,颤微微地说:“儿啊,你做的这是啥工作?咱不干了行不行?”哥哥、姐姐也埋怨他:“你当官俺们没沾什么光,难道还要被你害死吗?”看着满头白发,连说话都很吃力的母亲,听着哥哥、姐姐的责怪,一向刚强的杨正超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酸楚,上任纪委书记以来所承受的种种压力化作两行委屈的泪水顺着他的面颊缓缓流下。“都说养儿防老,可我不仅不能在母亲床前尽孝,还要让她老人家担惊受怕,哪有我这样的儿子啊?!”

然而,他知道自己别无选择。“亲情可以违,但党纪不可违!”擦干眼泪,回到纪委,杨正超再一次对办案人员说:“这些人越是威胁,越是说明他们心虚,我们要坚决一查到底。压力顶不住是我的责任!案子查不好是你们的责任!”

办案人员为杨正超的刚直不阿深深感动,更为他的无私无畏深深折服。有这么好的书记,他们查起案来也格外坚决、细致。

不到100天的时间里,一个个案件便顺利告破。7名正科级党政主要领导有4人受到留党察看、撤销职务处分,2人被免去行政职务,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人被开除党籍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立时,全县为之震动。干部群众奔走相告:“汝南反腐败动真格的了!”

然而,做一名纪委书记,特别是要做一名称职的纪委书记,不仅要经受胆量与毅力的考验,更要面对正义与情感的痛苦抉择。越是在基层,这种考验、抉择就体现得越发明显。

2000年“五・一”前夕,杨正超接到几封威廉希尔足球网某乡党委副书记杨某贪占黄淮开发专项资金的举报信。

看到信上杨某的名字,杨正超一时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杨某是杨正超的同班同学。那时农村的孩子家里穷,上学吃饭都有困难。为了省钱,他们常常是买一份菜两人分着吃,相处得就像亲兄弟一般。工作后,两家也来往甚多。可就是这样一个好“兄弟”,竟成了群众举报的对象,而且还举报给了自己。

查还是不查?

“是不是老同学得罪了什么人,有人故意整他?”

“万一老同学真有问题,我该怎么办?”

杨正超犹豫着。

最终,杨正超还是毅然决定立案调查:“是非曲直总要弄个明白,决不能让感情代替原则!”

5月1日,县纪委对杨某立案调查。

5月2日,杨某和妻子就找上门来,信誓旦旦地说:“正超,你还不了解我吗,咱都是苦孩子出身,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我绝不会乱伸手捞黑钱。你就让调查组撤了吧!别到时查不出什么问题,让人笑话。”

杨正超何尝不想相信老同学说的是实话,哪怕是让人笑话,他也多么希望调查结果是举报内容失实。他忧心忡忡地问道:“老同学,你给我说实话,你到底有多大问题?”

杨某又拍了拍胸脯说道:“除了吃点喝点,我啥事也没有!”

“那好。如果你没问题,查了以后还你一个清白,这对你也是一件好事。我们已经立案,怎能说撤就撤?”

深知杨正超脾气的杨某和妻子悻悻离去。

此后,杨正超不断接到一些老同学打来的说情电话。有的动之以“情”,“看在老同学的面上,放他一马吧!”;有的晓之以“理”,“你当了领导,应该多关照关照老同学,怎能反而拿同学开刀啊?!”每接一次这样的电话,杨正超就好像真做了亏心事一样,感到委屈、孤独和无奈。更令他深感心痛的是:杨某借职务之便,通过虚开工程款贪占公款8万余元的违纪事实最终得到了查证。

在办案人员将杨某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手续放在杨正超桌前,让他签字时,杨正超握笔的手显得软弱无力。想起在学校时相互鼓励的美好时光,想起工作后相互帮助的亲切情景……泪水渐渐模糊了他的双眼。他多想让时光倒流到他们“一个馒头掰两半吃”的从前。但严酷的事实、群众的呼声、肩上的职责不容自己迟疑,他挪动着笔尖,在移交手续上一笔一顿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铁面无私”的杨正超其实是一个重情重义、感情丰富的人。每处理一个干部,他都经受一次情感上的折磨,用他自己的话说:“看到这些干部被调查、被处理,我心里何尝不难过?但当了这个纪委书记,我只有按章执纪的义务,没有损害党纪尊严的权利!”

一次查案就是一次较量。作为基层纪委书记,面对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既要有勇也要有谋。

2001年9月的一天深夜,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实际上,大雨已经整整下了一个下午。

到驻马店市开会的杨正超,因为回汝南的路上有一段低洼处,车辆无法通行,只好在市里住下。

23时许,杨正超的手机突然响起。接完电话后,杨正超站在窗前,呆呆地注视着电闪雷鸣的夜空,注视着窗外瓢泼的大雨……

电话是一位领导打来的,为的是县纪委正在查处的某局局长王某的案子。王某由于截留财政资金、私设小金库的问题被调查,现正被“两规”。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一声声炸雷也掩盖不住这位领导的声音在杨正超耳边一遍又一遍地响起:“正超啊,虽然你原则性强,但也要灵活一点。这个案子牵涉方方面面的关系太复杂,你如果还想让我顺顺利利干下去,你自己还想顺顺利利干下去,就答应我,明天一早放人吧!

这哪里是说情?分明就是命令!

杨正超陷入了两难境地。到底应该怎么办?

一个声音不时钻进他的耳朵:“领导说得很明白,如果不按他的意思做,那后果……放了他!领导有面子,王某感激我,对自己绝对没有什么坏处……”

但随之另一个声音更加清晰、响亮而且坚定:“杨正超,你如果放了他,怎样向几个月来辛辛苦苦办案的工作人员交代?他们为查办这个案子付出了多少艰辛,你不是不知道?你又怎样向信任你的老百姓交代?以后你还怎么当这个纪委书记?!……”

想到此,杨正超不再犹豫:“官帽可以丢,但党性不能丢!”

但如何给领导一个交代?杨正超不停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回答这个问题远比刚才的选择更难。

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杨正超的眉头紧锁。

“明天一早?!”杨正超猛地停下踱着的脚步,操起一把雨伞摔门而去。

夜,已经很深了。杨正超坐的黑色桑塔纳轿车在暴风雨中疾驶着,他要连夜赶回汝南。在快到县城的一块低洼处,轿车无法通行,嘎然停下。杨正超毫不犹豫地从车上走下来,借着车灯,扯着雨伞,向着齐腰深的水里走过去。前来接他的办公室主任看到杨正超顶风冒雨从水中吃力地走过来时,禁不住热泪直流……

杨正超赶到办案地点,亲自与王某谈话:“就算今天我杨正超不查你,明天也会有‘李正超’、‘王正超’查你。只要共产党执政一天,反腐败就要进行一天,你的问题总有水落石出的时候……”杨正超耐心地解释着党的政策,分析着王某的现实处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王某的心理防线也在一点一点地坍塌。

伴着清晨第一缕曙光的来临,王某终于交代了自己的问题。

“明天?雨过天晴的明天!”杨正超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

一夜没有闭眼的杨正超此时没有一丝倦意,查办这个案件以来所遇到的种种酸甜苦辣,种种压力矛盾,种种斗智斗勇的较量,又像过电影一样浮现在他脑海里……

上任纪委书记6年来,杨正超以超人的胆识和刚正不阿、不徇私情的作风,在汝南掀起了一场场“廉政风暴”。6年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823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处理党员干部1011人,其中乡科级干部149人,受到处理的党员干部无一人申诉。

由于执纪坚决到位,形成了有效震慑腐败分子、警示教育干部的态势,全县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明显增强,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同时,通过查案为50多名被诬告或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了事实,消除了误会,起到了较好的教育和保护干部的作用,赢得了党员干部对纪检监察工作的理解与信任。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在“纪委书记”这个容易“得罪人”的岗位上,杨正超在领导干部测评中都名列前茅,受到了汝南县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执纪不光是查案子处理人,反腐败真正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无腐败可反,关键是要构筑不能腐败的制度和机制!

采访中,杨正超坦言:“负责经济工作时,看到经济指标上升,我很有成就感,感到开心。这些年我虽然查了很多案子,但却没有成就感。看着这些受党教育多年的党员干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谁不感到痛心啊!”

担任纪委书记以来,杨正超心里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痛,让他寝不安寐、食不甘味。他在痛苦地思索着。

“执纪不光是查案子处理人,反腐败真正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无腐败可反,关键是要构筑不能腐败的制度和机制!”

白天,杨正超挤出更多的时间深入乡镇、村组、学校、企业调研;夜晚,他刻苦钻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理论,学习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在任纪委书记的头3个月内,他就将县纪委5年来所办案件的卷宗全部查阅了一遍,并进行了认真剖析,他在寻找探索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途径和办法。

刚上任纪委书记时的一件事,给杨正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9年6月,县纪委查处了南余店乡潘庄村干部公款吃喝、挥霍浪费一案。这个村的村干部在3年多的时间里,竟然吃掉了46万元“招待费”。

触目惊心的数字,强烈地震撼着这位农民出身的县纪委书记。为此,一连半个多月,杨正超几乎都在走村串户,调查了解。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大胆地向县里提出了取消村级招待费的建议。当时,这一做法在全市还没有,即使在全省甚至全国也是极为少见的。

对此,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公款吃喝风当刹,但取消村级招待费太过头;有人认为,吃点喝点是小事,纪委没必要在这方面费功夫;纪委内部也有同志认为,取消村级招待费很难落实。

杨正超耐心地给大家算了一笔账:通过调查,各村年招待费按最保守计算一般都在3万元左右,这样算来全县300多个行政村一年的招待费就是近1000万元啊!

在县委常委会上,杨正超忧愤地说:“这是农民的血汗钱呀!就这样被白白吃掉?这股歪风非刹不可,否则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的潘庄,最终会将队伍吃垮,党心吃散,民心吃离啊!”

大家被杨正超合情合理的分析所震动,决定在全县范围取消村级招待费。

在执行的第一年里,县纪委先后将5名落实不力、顶风吃喝的村党支部书记免职并通报全县,屡禁不止的基层干部大吃大喝的歪风终于在汝南得到了根治。

之后,杨正超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议推行了中小学校“零招待”制度。从此,再也没有群众因村委、学校公款吃喝的问题而上访。

工作中,杨正超心细如丝,枝叶关情。

1999年的一天下午,杨正超早早来到办公室,发现一位老农民正蹲在纪委办公室门前啃干馍,一问才知道他是上访的农民,为省点钱只好带着干粮。这一场景令杨正超久久难忘,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老百姓从牙缝里省点钱却花在上访的路上,我们当领导的怎能心安?群众能到机关‘上访’,我们为何不能到乡村‘下访’?既方便了群众,也便于我们了解情况,这很值得探讨。”

不久,汝南县纪委、监察局下访工作队成立了。这也是河南省第一支县纪委、监察局组建的下访工作队。

几年来,下访工作队先后深入全县21个乡镇,走遍了所有的行政村、上千个村民小组,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不计其数,化解各种矛盾数百余起。老百姓称赞这支下访工作队是汝南廉政“110”;干部们称赞这支下访工作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救护车”、“灭火器”。

任纪委书记6年来,杨正超的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纪委的充分重视和大力支持。正是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杨正超尽管遇到了许多困难,有许多苦衷,但他信念坚定,斗志不减,带领汝南县纪委、监察局将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在杨正超的精心筹划下,汝南县治理经济发展环境“110”应运而生。“纪检监察机关的根本任务是服务经济建设,纪检监察干部理当为促一方稳定、富一方百姓尽心竭力。”过去,汝南曾流行着这么一句话:“手续再全过不了汝南!”足见当时汝南县公路“三乱”问题多么的严重。杨正超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2000年初,县纪委、监察局抽调公安、交通、城建等职能部门的纪检监察干部,由监察局局长亲自指挥,分组轮流到城乡街道、公路巡查“三乱”及行业不正之风问题。这一年处理涉及行业不正之风问题217起,处理有关人员47人,使汝南县行业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经济发展环境大为好转。

在杨正超的严密组织下,有效的廉政监督网络在汝南逐步形成。“纪检监察工作必须营造有效的监督环境,使干部少犯或不犯错误。”汝南县各乡镇都成立了由人大代表、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廉政监督委员会,村组、学校和企业全部建立了纪检小组,全县聘请廉政监督员3500多名,建立起上下联动、左右协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廉政监督网络体系。

在杨正超的积极带领下,廉政教育制度在汝南进一步完善。“执纪务必从严,但不教而诛,同样是对党员干部不负责任,纪检监察工作应当坚持将教育贯穿始终。”汝南县纪委、监察局每年坚持办三期培训班和一次反腐成果展。即:每年举办一次乡科级党政主要领导培训班、乡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纪委书记和纪检组长培训班,杨正超都要亲自讲党风廉政教育课;每年年初,还要举办一次反腐倡廉成果展,将上一年全国、省、市、县重大反腐成果展示给大家,使全县的乡科级干部及时受到形象生动的廉政教育。

在杨正超的大力倡导下,政务公开一条街在汝南顺利落成。“群众对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误解很多是来源于暗箱操作。”杨正超向县委提出了“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强化乡镇政务公开,推行县级政务公开”的设想,并亲自带领人员上河北、下山东寻经问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出操作性强的政务公开实施方案。同时,还在学校、企业、医院推行了校务、厂务和院务公开,并将公开与承诺有机结合起来,以公开促承诺,靠承诺保公开,切实将政务推进阳光地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全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杨正超的身体力行下,汝南县纪委、监察局形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公生明,廉生威,对纪检监察干部尤其重要。”杨正超既是这样说,更是严于律己,严格要求下属,并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在机关逐步形成了和谐、健康、团结的工作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汝南县纪委连续6年在全市综合工作评比中名列前茅。2001年,还被河南省纪委评为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先后有54名纪检监察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或受到表彰。

……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杨正超任纪委书记6年来,汝南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开了全新局面,全县形成了勤政廉政、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我们纪委的使命有两条:一是维护党纪,二是维护群众利益。对群众的事,不管就是渎职,管不好就是失职!

在汝南县纪委,杨正超的一句话给同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纪委的使命有两条:一是维护党纪,二是维护群众利益。对群众的事,不管就是渎职,管不好就是失职!”

这缘于杨正超上任纪委书记之初处理的几件干部欺压百姓的事情。

2000年,汝南县纪委接到了两件群众举报。

一件是韩庄乡某村支部书记徐某因怀疑本村村民向上级举报自己的问题,便带领儿子、女婿将对方的两根肋骨生生打断。无独有偶。三里店乡某村支部书记胡某与本村村民发生矛盾,竟指使儿子、女婿将对方暴打一顿。

徐某和胡某都是任职多年的村支部书记。县纪委立案后,有乡镇的领导出面为他们说情。听到有人为这样欺压百姓的凶官说情,杨正超毫不留情地说:“像这样的人做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都不合格,当村支部书记更是有损党的形象!现在,就要从他们开始,凡是欺压百姓的干部,见一个,查一个,绝不姑息迁就,要让他们知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谁也不许欺负老百姓!”

最终,徐某和胡某均被开除党籍,并通报全县。

一时间,纪委书记杨正超敢于为老百姓主持公道的事成了百姓议论的热门话题,杨正超的名字很快传遍了汝南的十里八乡,找杨正超投诉、反映情况的群众也越来越多。

2001年7月的一天,一位瘦弱的妇女一瘸一拐地走进了杨正超的办公室,话没出口,泪就先流了下来。

这位妇女名叫徐小翠,原是汝南县老君庙镇化肥厂的工人。企业破产后,夫妻俩都下了岗。

不久前,老君庙镇派出所的民警李某看上了她家里养着的一只小狼狗,竟然明目张胆地把狼狗抱走了。徐小翠的丈夫到李某家要狗,李某不但不给,还把他痛打了一顿,鼻梁骨都被打折了。

拿了人家的狗不还还打人,简直欺人太甚!徐小翠来到李某家评理,不想李某竟放出自家的大狼狗,将徐小翠浑身上下咬伤10多处,鲜血直流!

夫妻俩都住进了医院,光医药费就花去了5000多元,这对于一个本来就贫困交加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徐小翠的丈夫曾几次想找李某去拼命,干脆一死了之。但他们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

“我不信这天下就没有个说理的地方!”抱着一线希望,徐小翠找到了县纪委。

听了事情的经过,杨正超拍案而起:“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立即派人去调查。

很快,老君庙镇派出所的这位民警李某被清除出公安队伍,并赔偿徐小翠夫妇医药费等6000多元。

顿时,徐小翠夫妻俩本来感到一片昏暗的天空亮了起来,几个月来的委屈、心酸、怨恨一股脑涌上心头,夫妻俩双双跪在杨正超面前,任凭泪水流淌,不知说什么才好……

杨正超常对纪委的同志们说:“这些穷苦的百姓,最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不为他们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党性不容,我们的良心也不容啊!”

采访中,汝南县纪委的同志告诉记者,他们的杨书记一向温和,待人和蔼,但他们曾多次看到杨书记为与自己无亲无故、素不相识的普通群众的事情而生气、动火、摔杯子――

2000年6月,老君庙乡中学毕业生李建飞准备报考军校,需要他家所在地派出所出具户口证明。谁知,该派出所值班的民警竟借此要求他订一份杂志。

一个农村的穷苦孩子,上学已经很不容易,哪有闲钱来订杂志?正是因为军校省学费,才一心报考,没想到竟遇到这样的难题。

为此,李建飞和班主任郭文灿老师不知跑了多少趟派出所,说了多少好话,但不订杂志,派出所就不给盖章。李建飞急得直哭,恨不得给民警跪下,但还是无济于事。

眼看离报考时间仅剩最后一天了,无奈之下,他们找到了杨正超。

杨正超一听完他们的哭诉,就火了,他当即安排人员尽快解决此事。

于是,李建飞再次来到派出所,满以为这回终于可以盖上章了,没想到派出所的民警竟呵斥道:“你不是喜欢告状吗,你告给谁,让谁给你盖去,我就不给你盖,看你咋办!”

心灰意冷的李建飞找到郭老师,说自己再也不想报考学校了。郭老师看着心爱的学生,真想将此事立即告诉杨书记,但转念一想:人家一个县委领导,每天处理的事那么多,为了一个学生的事三番两次去找他,他会不会厌烦啊?但他不能眼看着学生受这样的委屈,何况这是学生的一次拼搏机会啊!于是又给县纪委打了一个电话,说明了情况。

杨正超听后,十分震怒,他立即打电话给公安局负责人,让他指令该派出所所长在下午3点前,带着公章到县纪委。

当这个派出所所长来到杨正超办公室的时候,杨正超气不打一处来,啪的一声将茶杯摔到地上,厉声质问到:“你当的是谁的所长!你还是不是党的干部?农民的孩子上学有多难,你们还这样刁难,那样刁难!要是你自己的孩子,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这位派出所长自知理亏,开着车,找到李建飞和郭文灿老师,给他们盖好章,又跑到武装部帮助办好了其他手续。即使这样,他最终还是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并被免去行政职务。

办完手续的李建飞和郭文灿老师赶到县纪委道谢。杨正超拿出50元钱,硬塞给他们:“让你们受委屈了,来回跑了几趟,花钱不说,还耽误了时间,这时间我是无法弥补了,这点钱就算是路费吧,我向你们道歉了……”

“一个县委领导,为了一个普通学生的事情这么操心,事后还向我们道歉!”年近花甲的郭文灿老师每谈及此,都情不自禁,老泪纵横:“共产党有这样的领导干部,就永远有希望,永远有希望啊!”

在汝南县,没有人说得清像这样的事情,杨正超做了多少!

但是三门闸乡大塘村民胡永新忘不了,板店乡杨洼村民吴云忘不了,汝南县许许多多的群众都忘不了,在他们的利益受到侵害,在他们最困难、最痛苦、最无助的时候,是杨正超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撑起了一片湛蓝的天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看到了希望。

然而谁能知道,为了还遭遇不公的老百姓一个公道,给落难的群众一丝慰藉,杨正超多少次熬红了双眼,耗费了多少心血,得罪了多少人,听了多少闲言冷语……如果心里没有百姓,如果对百姓没有血脉相连的深厚感情,如果没有真正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怎能做到?!

领导干部是有分工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没有分工的!民之难,就是党之忧,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曾有人问杨正超,你为老百姓做的有些事已经超出了你的职责范围,这些事都不好管,推一推、躲一躲不行吗?

杨正超回答:“领导干部是有分工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没有分工的!民之难,就是党之忧,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在汝南县王庄乡小梁寺有一个原本充满着生机和快乐的农家小院。院主人刘继美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她不仅里里外外操持着家务,悉心照料着80多岁的婆婆、憨厚朴实的丈夫和一双未成年的儿女,而且还是当地有名的养猪能手。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

然而,一场车祸从天而降。

2002年3月29日,像往常一样,刘继美叫上同村的三轮车装上7只猪仔到集市上去卖。中午,刘继美坐着三轮车往回赶,突然一辆面包车从后面疾驶而来,车上有人吆喝:“快停下来!快停下来!”三轮车司机扭头一看,原来是收三轮车管理费的,立即加大油门飞快地向前驶去。很快,面包车陡然向三轮车前一靠,三轮车司机一打方向盘,连人带车翻到在一人多深的沟里。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刘继美被压在车下昏了过去。面包车上的人一见这种状况,竟然飞速逃离了现场。

经医院鉴定,刘继美腰脊椎粉碎性骨折,虽倾其所有,但因伤势过重,不得不接受高位截瘫的残酷事实。还不到40岁、勤劳善良的刘继美只有在病榻上度过自己的后半生,一家人的生活也从此蒙上了灰色的阴影。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更为无情的事还在后面。有关部门作出的事故结论竟然是“自己肇事,别人不负责任”。

刘继美一家悲痛欲绝,村民愤愤不平,召集了一帮人准备集体上访,为刘继美讨个公道。

当时正在该乡调研的杨正超得知这一情况后,一边向群众做解释工作,一边安排乡党委、派出所介入调查,并亲自来到刘继美家。

看着小院里偌大的猪圈空空如也,本该上学的女儿也放弃学业,回家照顾母亲。刘继美绝望地躺在床上,憨厚的丈夫神情恍惚,年迈的婆婆悲痛欲绝。杨正超流下了辛酸的眼泪:“你们放心,这事我管定了!”

回到纪委后,杨正超安排一名纪委常委协调督办。经过多方努力,历经周折,最终在驻马店市检察院领导的支持下,肇事者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刘继美获赔11.8万元。

当杨正超和县法院的领导将赔偿金送到刘继美家的时候,全家人上至80多岁的老婆婆,下至上小学的儿子,齐齐地跪倒在杨正超面前,抱着杨正超的双腿,失声恸哭。这哭声,是对几个月来的委屈和怨恨的发泄,更是对杨正超发自肺腑的感激。

杨正超眼含热泪将一家人一一扶起:“下跪的不应该是你们,而应该是我们领导干部啊!我们管理下的部门给你们造成了伤害,做领导干部有责任啊!”

几年后的今天,当记者迈进这个农家小院的时候,院子里已焕发出了一片生机。猪圈里喂着几十头小肥猪,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刘继美虽然仍坐在轮椅上,但脸上有了笑容,还在指导女儿养猪,一家人已经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当他们听说我们是因采访杨书记而来的时候,激动万分,热泪盈眶。刘家老婆婆还忍不住跪下拉着记者的手说:“杨书记是个好人,是个好官啊,我们一家人感激杨书记一辈子……”

乡邻们也纷纷抢着告诉记者:“多亏了杨书记啊,要不这一家就惨了!”“这些年,杨书记还经常来看他们,有时还让纪委的同志们来!”“杨书记是俺们看得见的‘三个代表’,俺们老百姓就认这个!”“杨书记这样的好官,应该好好表扬,好好表扬啊!”……

一路采访下来,像刘继美这样的事,我们听到的还有很多很多。

王庄乡袁楼村村民王尾巴因与当地一大户发生矛盾,被强行剥夺责任田后,变卖家产,流落他乡3年,父母相继去世,儿子远走他乡,是杨正超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后,帮助他解决了责任田和宅基地,使其重返家园;

三桥乡胡庄村村民罗德群在为乡里修路过程中被翻倒的装满泥土的架子车压断左腿,6年奔走讨要医疗费无果,是杨正超帮助他要回了4000多元的医疗费,还在入冬后冒着漫天的大雪,给他送来了棉衣、棉被;

王岗乡罗庄村有着30多年教龄的民办教师朱小莉,病休后生活无着落,没钱看病,和母亲蜗居的土坯房又被暴风雨刮倒,无处居住,是杨正超多次过问,乡政府筹集资金,帮助她建起了两间大瓦房;

……

一个故事饱含着一份深情,一份份深情犹如丝丝春雨润泽着汝南百姓们的心田。

汝南县王岗镇有个西湾村。1969年,汝河改造将河道舍弯取直,因计划不周,没有给西湾留出路,宽约50米的新老河道将西湾包围起来。西湾人外出必须跨越这道最窄处也有40多米的老河道。每到汛期,西湾四面环水,宛如孤岛,必须渡船才能外出。

30多年来,西湾人为此吃尽了苦头。眼看着现代化的生产、交通工具走进农村,西湾人只能眼巴巴地遥望外面精彩的世界,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窘迫生活。

2003年防汛期间,杨正超第一次到西湾这个地方,当时大雨已经连续下了10多天,大水围困的西湾,已有10余户断炊,两个孩子有病无法出来救治。

“这是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呀!再大的困难也要想法解决西湾的出路!”杨正超心想。

此后半年的时间里,杨正超往返西湾5趟。在田间地头,在百姓炕头,杨正超听着老人们谈西湾的苦处,与年轻人聊着他们的不安和梦想,不禁愁上眉头。多少次,他站在西湾的村头,望着河滩出神……

“在我们共产党领导下,再小的村庄也不能丢下不管!”杨正超对村、镇的领导说。

杨正超的“痴情”感动了了解西湾的每一个人。最终,在河滩上建一个大坝的设想得到了干部和村民们的一致赞同,并在多方支持下筹集到10余万元资金。

破土动工那天,杨正超请来了推土机、施工队。

镇党委、政府建立了施工指挥部,主要领导坐阵指挥。

村里的干部都来了。

西湾的村民全来了。

邻村的村民们也来了,他们也要为“解放”西湾出把力。

望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杨正超感慨地对镇领导说:“多好的干部群众啊!只要我们真心为他们着想,何止一呼百应啊!

2004年4月20日,西湾人35年来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一座梦寐以求的大坝在西湾落成了。

那天,西湾全村男女老少108人全部欢天喜地地聚集在大坝上。

老人们蹒跚在散发着新鲜泥土气息的大坝上,一个来回又一个来回,喜不自禁地念叨:“多亏了杨书记啊,多亏了杨书记啊!”

年轻人更是欢天喜地,从此,咱西湾也和外面的世界一样。什么时候,买一辆四轮车在责任田里扬眉吐气;哪一天,从大坝的那一端骑回一辆崭新的摩托,选个好日子,把新娘接回来。

男女老少纷纷向杨正超道谢,向县镇干部道谢。

当杨正超及随来的县、镇干部们要离开时,乡亲们拉着杨正超和干部们的手,送了一程又一程。

望着将要离开的杨正超一行人,几个老人眼含热泪,一个劲地挥手。一时,好像将要失去什么似的,热闹的河滩渐渐趋于平静。

突然,一个村民沙哑的声音响起:“共产党万岁!”

霎时,“共产党万岁!”如山呼海啸般在沉寂了35年的汝河故道回响,在西湾人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里涌动,在到场的所有干部的胸中激荡,许多人眼里都涌出了滚烫的泪水。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一心为老百姓做事的人,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

当记者来到和孝镇黄寨村村民杨献青家,朴实的主人拉着记者的手,边说边掉眼泪:“去年,俺的小孩被汽车撞成了植物人,是杨书记帮助要回9.1万元医疗费。最近,在电视上看到杨书记瘦了,还听说他病了,俺心里好几天都不好受,请你们一定转告杨书记,俺们惦记着他,让他多保重身体……”

惦记着杨正超的百姓何止杨献青?刘继美80多岁的婆婆转了几趟车,跑百十里路,把攒了几个月的一篮子鸡蛋送到杨正超手里;在杨正超帮扶下脱贫致富的官庄乡良屯村村民郭建军,装了满满一袋又大又脆又甜的梨子扛到了杨正超办公室;和孝镇黄寨村的村民在为杨正超立碑受到拒绝后,自发组织起来,精心绣制了“情系百姓,为民造福”、“为民筑路,造福一方”等5面锦旗,送给让他们吃上甜水的杨书记;在杨正超的帮扶下考上军校的徐品,在全军建模数字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将军功章和立功喜报送给杨正超夫妇,“要不是您,我就没有今天,这军功章首先应该属于您。”……

在汝南县纪委,收藏着老百姓自发送给杨正超的115面锦旗,“人民公仆为人民”、“百姓好书记”、“为民做主”……一面面锦旗背后都深藏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都浸润着杨正超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

我喜欢平静的生活,深信平平淡淡才是真。若谈到家庭,我感到惭愧,我对家庭尽的责任和义务太少太少了。

2000年春节,是杨正超到纪委工作的第一个春节。机关许多干部都想到这位新上任的纪委书记家里去联络联络感情,表示一下。

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人之常情的事。可是不想,杨正超谁的礼也不收,能当场退回的全都退回了,有的趁他不留意将礼物撂下的,他也安排人将礼物一一退了回去。

其实,在任纪委书记以前,杨正超不收礼在汝南就出了名。任纪委书记后,想与其联络的人很多。他干脆连门也不开了。每到逢年过节,他就把家里大门一锁,电话线拔掉,避不见人。有人打他的手机,他对汝南的人说自己在老家,对老家的人说自己在汝南,谁也找不到他。

有人不理解:“大过节的,你这是何苦呢?况且现在就是这习惯。”

杨正超笑笑说:“这样做也是我的习惯。”

久而久之,干部群众都知道也认同了他的这个“习惯”,现在逢年过节已经很少有人再去打扰他了。

2005年3月,杨正超到北京做心脏手术。医生叮嘱他术后要住院休息一个半月。可是,汝南的一些干部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纷纷打电话说要来看他。

想到同志们要大老远跑到北京来,还免不了带些东西,杨正超在医院里再也躺不住了。在住院仅仅10天之后,他向医生告别,要回汝南。

北京的医生不明白,这个人怎么和一般人不一样?别人做这个手术,让他们住院休息一个半月,他们都嫌不够,这个人怎么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啊?

带着医生的不解,杨正超默默离开了北京。回到汝南已是凌晨2点多钟。可是上午10点,杨正超就坐在办公室处理公务了。

了解他的人知道,他虽然是放心不下工作上的事,但考虑更多的是不愿麻烦同志们到家去看望他。

杨正超告诉记者:“清正廉洁是我们党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要求。但作为纪委书记,这个要求有着更深刻的涵义。纪委的职责是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如果自己在这方面站不直,行不正,我还怎么去要求别人。更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在这一点上,容不得半点马虎!”

其实,杨正超在这一点上从来都不马虎。

在杨正超的兄弟姊妹中间,姐姐是最有恩于他的亲人,他是在姐姐的呵护下长大的。上中学后,姐姐一家节衣缩食,把钱攒下来用作他的学费和生活费。姐姐在他心目中一直扮演着“一家之主”的角色,是一个对兄弟、对父母、对家庭尽职尽责,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人,对于受惠最多的杨正超来说,怎样回报姐姐,都不过分。

1997年的一天,姐姐、姐夫为了孩子就业问题,从新蔡县老家专程赶到汝南找杨正超。原来,姐姐的3个子女中,两个因单位效益不好下岗。孩子们盼望“当官”的舅舅想想办法,安排个工作。

姐姐在悲悲凄凄的诉说中一直掉泪,杨正超不禁为几个外甥的艰难处境难过。但是,他心里清楚,如果自己利用手中的权力,把亲戚安排了,那将怎样面对众多比自己的外甥还要困难的双职工下岗家庭?

面对泪流满面的姐姐,杨正超为难地说:“孩子没工作,我和你一样着急。但是,现在汝南也有许多下岗工人,他们都无法安排,我怎能……”

那天,姐姐、姐夫是饿着肚子走的。临走时,杨正超让妻子硬塞给姐姐500元钱。然而,他清楚这些钱又怎能还清他欠下姐姐的“人情债”?

杨正超欠下的人情债又何止姐姐?他说:“谈到家庭,我感到惭愧,我对家庭尽的责任和义务太少太少了。”

杨正超的爱人崔敏身体不好,曾经做过4次手术,可是这几次手术,作为丈夫的杨正超都不在她的身边。

最让崔敏难忘的是1996年那一次手术。

那次,为了不让周围人知道,崔敏悄悄住进了汝南县中医院等待做手术。手术的当天早上,杨正超正在医院陪崔敏,一边给她剥水果,一边与她聊天,以缓解妻子做手术的紧张心情。

突然,县里派人赶到医院找到杨正超,说他主抓的那个招商引资项目临时决定当天在驻马店市举行签约仪式。

杨正超和妻子都感到很突然,崔敏看了看丈夫,问道:“能不能换个人去?”

杨正超为难地说:“这个项目引进的整个过程都是我主持的,别人不了解情况,我必须得去。”

此时,崔敏深知,自己留不住丈夫,善良的她也不想因自己的困难而拖丈夫的后腿,就故作轻松地说:“即使你在这,也不能陪我进手术室,只能在外面等着,你还是快去快回吧!”

可谁也没有想到,那次手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手术开始后,崔敏被麻醉躺在手术台上。大夫将腹腔切开,却发现了意外情况,必须改变手术方案,但这必须有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

看着崔敏躺在手术台上,已被麻醉昏迷不醒,身边也没有任何亲人。她的丈夫杨正超当时又没有任何移动通讯工具,根本联系不上。“这咋办?这咋办?她身边连个亲人也没有,这事谁来做主?”手术时间不能耽搁,大夫们都急得团团转。

当医院院长和大夫们得知详情后,深深被这位把工作和责任看得比一切都重要的“县官”所感动,于是,在没有人签字的情况下,集体研究决定,破例给崔敏做了手术。

当天下午,杨正超赶回医院,崔敏看到他,话没说出口,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滑落下来。看到虚弱的妻子和她委屈的泪水,杨正超知道纵有千言万语的解释也没法再说出口,他忍不住流下了愧疚的泪水。

面对风尘仆仆、满脸焦急、深深自责的丈夫,善良的妻子知道,她也不能再说什么了。20多年相濡以沫的生活,她已经非常理解自己的丈夫:“他是一个重感情,更重责任的人,在这件事上他别无选择。”就这样,两人无语以对,任凭热泪流淌……

“像这样家里需要他的时候,他不在身边的事已经说不清有多少了。”崔敏告诉记者。

1999年7月,女儿高考后,身为父亲的杨正超正在筹备全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双基”工作现场会,不能回家帮助女儿填报高考志愿,女儿因填报志愿不当而以高分落榜;2002年,70多岁的老母亲突患脑溢血住进了医院,身为儿子的杨正超接到县委安排的一项重要任务立即赶往了四川;2005年春节前夕,岳母病危,身为女婿的杨正超因去看望和孝镇一位白血病患者和一名老红军,耽误了时间,而没能见到老岳母最后一面……

说起这些,杨正超痛苦、无奈、愧疚,但依然还是那句话“我别无选择”……

杨正超不是没有选择!无论是面对考验、面对困难、面对压力、面对亲情,他的选择永远都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满腔赤诚,永远都是一位纪委书记神圣的职责!

从1992年担任汝南县副县长、1999年改任县纪委书记至今,杨正超已经在副县级领导岗位上整整工作了13年。这13年间,许多当初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同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拔重用,许多和他一起提拔的同志都已经走上了更高的领导岗位,杨正超还是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地默默奉献着。谈起这些,他说:“我喜欢平静的生活,深信平平淡淡才是真。做纪委书记,就得把一切名利抛开。况且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组织、群众就给了我这么多荣誉,我只有加倍努力,干好工作才行!”

熟悉杨正超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工作狂,他每天总是早出晚归,县委办公楼最早上班的有他,最晚下班的也有他。特别是成为先进典型以后,找他的群众更多了,休息的时间更少了。他的手机随时开着,及时接听人民群众的各种反映,我们的采访也多次被他繁忙的电话声所打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杨正超都是在为工作而忙忙碌碌,乐此不疲。

杨正超将名利看得很淡,但是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任纪委书记6年来,杨正超不仅得到了老百姓的衷心拥戴,而且得到了组织的充分认可。2001年6月,杨正超被评为“河南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3年9月,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新闻人物”;2004年4月被河南省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劳动模范”;2005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一个个光荣的称号,凝结着他的滴滴汗水;一本本鲜红的证书,倾注着他的无悔追求。

一身正气惩腐恶,心忧百姓情意浓。两袖清风不染尘,高尚品格铸党魂!杨正超,一位工作在基层的纪委书记,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忠实地履行着神圣而光荣的职责,以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深刻地诠释了“纪委书记”这四个字应有的涵义,以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在中原大地奏响了新时期纪委书记的时代乐章!□

WilliamHill·威廉希尔(足球)官方网站-Ultra Platfor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University of Jina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