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位一位因犯经济错误而受到处分的领导干部说:“我要是当初没有那么大的胆子,也就没有今天这样的下场,真是不该啊!”这位干部的悔语,值得我们深思。
说起胆子,人人都有,只是大与小不同。胆子大好,还是胆子小好?这要因人、因事、因环境而异。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上胆子还是小点为好,应该牢记“畏惧”二字,常怀畏惧之心。
领导干部位重权大,应该把握自己,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别在党纪国法面前闯“红灯”,不做伤天害理、遭世人唾骂之事。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为“官”者都把“畏惧”铭记心中。特别是我们党老一辈革命家,更是将此牢记在心,身体力行。他们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不怕妖魔鬼怪,胆子之大,魄力之大,令人惊叹和称赞。然而,在对待手中的权力上,都有着很强的自律意识,用权格外小心。邓小平同志不仅严于律己,而且早在1957年就告诫党员领导干部:“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彭德怀元帅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生怕做出对不起党和人民群众的事。有一次他去外地游览公园,见公园没有一个游客。当得知有关部门为了他的安全把群众都赶走了,彭老总很不高兴地说:“不逛了,觉得人家背后骂我的娘。”说完拂袖而去。类似这种“怕”的佳话,在老一辈革命家中举不胜举。他们也因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尊重与爱戴。
然而,现在有的领导干部“惧怕”意识越来越淡薄,胆子却越来越大,似乎什么都不怕。他们不把手中的权力用在党的事业上,抱着“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处世哲学,把手中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资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把法律抛之脑后,把纪律当成耳边风,把民主不当一回事。有的贪婪无度,行贿受贿,无所顾忌;有的工作懈怠,玩忽职守,渎职渎权,便是“不怕”的真实写照。当然,他们最终得到的是党纪国法的严惩。
俗话说,谨言不会出错,慎行不会跌跤。领导干部应当有所畏惧,自觉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怕”字当作警钟长鸣,这样就不会在人生路上“跌跤”。实际上,常怀畏惧之心是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鞭策,是保持清醒头脑的“清醒剂”,是医治胆大妄为的“良药”,是促使自己正确用权的高明之举。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应时时把畏惧“刻”在心间,绝不做出格之事。
(中国廉政报道网)